文/图 庆阳融媒记者 李佳诚
去年以来,环县曲子镇以“创稳小院”“老五说和室”为平台,创新矛盾纠纷化解“四分类”“四结合”工作法,形成“一院、一室、四分类、四结合”的“1144”主动创稳工作机制,全面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创稳小院”巧解百姓忧愁
曲子镇西沟村阳洼组村民肖成燕的家门口挂着一块“创稳小院”的牌子,傍晚时分,她家院子里正在召开一场村民小组会。针对周某学一家三兄弟因赡养老人引起的纠纷,离任老支书孙建成与大家一起对兄弟三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中华传统美德到生活细节,句句说到周某学的心坎里,同时兼顾兄弟情,最后将一场家庭矛盾完美化解,赢得会上所有群众的称赞。
这是曲子镇创新开展“创稳小院”村民小组会的一瞥。为拓展基层民主议事渠道,曲子镇以老党员、退休村干部、乡贤能人为重点,探索设立一批“创稳小院”,创新推行“炕头会”“板凳会”“田间地头会”“农家小讲堂”等灵活的议事新模式,让群众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家门口得到顺利解决。
“老五说和室”理顺基层难事
郑建锋是曲子镇高李湾村村民,年近六旬的他参与了40多年乡村矛盾纠纷调处,是大家信赖的“说和”专家,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郑老五”。近年来,他借助新媒体平台,经常线上帮助各地群众调处矛盾,赢得群众的称赞。2023年,曲子镇专门成立“老五说和室”,聘请三位说和能手,免费为群众开展咨询、调解等服务,打造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普法宣教“五位一体”的多元服务模式。
“老五说和室”会不定期不定时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服务,无论大事小事,他们都会与当事人约定时间,以群众最能接受、最信服的方式,开展面对面调解。
“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当事人心里的‘疙瘩’解不开,气就不顺,所以把来龙去脉理顺,把理说通,大家心气顺了,问题就好解决了。”在调解纠纷方面,郑建锋有他的“独家秘笈”,“要让双方把‘苦水’倒出来,把怨气释放掉,心平气和了,再从思想深处一正一反讲道理,没有听不进去的人。”
据了解,曲子镇设立的“老五说和室”是环县首家乡贤调解工作室,这是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模式的有益尝试,更是巧拨基层社会治理“千斤秤”的关键一笔。
“1144”机制奏响基层治理“大合唱”
如何把基层“小问题”筛干捞尽,全部化解,曲子镇把“收集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针对矛盾纠纷类、困难帮扶类、产业发展类等各种问题,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列出议事台账,以村民小组会议等形式,邀请党员、村社干部、群众代表在一起“唠嗑”,把问题解决在小院里。
曲子镇全面建立优化小矛盾村组排查调解、大纠纷司法介入调解、复杂事说和参与调解、“反复访”联席会议调解的“四分类”信访矛盾纠纷分类分步调解机制,通过机关接访与干部下访相结合、线上调解与线下调解相结合、司法调解与民间说和相结合、引导诉讼与重点稳控相结合的“四结合”工作法,真正把问题化解在最基层,形成宣传、服务、防范、调解、治理一体化主动创稳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