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庆阳融媒记者刘萍凝、胡文韬)近日,记者走进庆城县南庄乡东源村果农徐进鹏的果园,他正在查看苹果长势。徐进鹏务果已经25年了,理应是管理苹果树的“老把式”,但他却说:“我是这几年才真正学会管理苹果树的,过去,果园里栽植的是乔化苹果树,果品质量差,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我栽植矮化密植苹果树,收入是以前的几倍。”
徐进鹏家产业发展的转变,与庆城县瞄准主导产业,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理念息息相关。
庆城县是全国苹果产业发展优生区的核心区,也是我市苹果生产重点县。近年来,庆城县把苹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稳基地、提质量、延链条、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县财政每年列支1200万元支持苹果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奖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群众和龙头企业更换新优品种、完善防灾设施、延长产业链条,全力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县苹果树栽植面积25万亩,苹果产量24.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17.03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4000元,占全县农民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
2012年,庆城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苹果试验示范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派4名专家常驻。有了“阵地”,甘肃省果业管理办公室、甘肃农业大学、陇东学院的技术团队也来庆城县开展阶段性研究。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