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史书记载,南北朝时期,就有了体大力强的役用早胜牛。宁县县志记载,清同治年间,当地群众把早胜牛称为“早胜东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宁县农牧部门进行选育,办起早胜牛场,改良甘肃省小型本地黄牛。庆阳早胜牛曾入编原西北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主编的地方高等院校《养牛学》教材和甘肃省中小学常识课本。
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早胜牛出肉率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净肉率可达55.3%,肌肉大理石纹适中,脂肪肉比为1:1.6,脂肪含量为35.2%,蛋白质含量为13.8%,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地方品种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