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田永昭)仲秋时节,走进镇原县太平镇登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苹果园,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一个个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圆润饱满,惹人喜爱。40多岁的果农李登民正忙着和工人们一起采摘、分拣、包装,旁边一箱箱苹果码放得整整齐齐。
李登民是太平镇最早种植苹果的人,也是最早靠种植苹果尝到甜头的人。“每年苹果成熟后,心里就甜滋滋的。自从经营了苹果产业,平均每年卖苹果就能收入上百万元,效益非常好,还成立了合作社,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李登民高兴地说,“这些年,家里靠发展苹果产业供孩子上学,还买了房和汽车。”
李登民是个爱钻研的人,每次镇村举办苹果技术培训,他都积极参加,因此,他的苹果种植技术在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是当地有名的苹果种植“土专家”。引进新品种后,李登民的果园产出的苹果又大又甜,吸引了周边不少群众前来学习。“好东西就应该和大家分享,我有义务带动周边的群众一起把苹果种好。现在合作社的果园面积已经发展到500多亩,年产‘甘庆红’牌苹果40万斤,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创下150万元的品牌效益,带动农户售卖上百万元,劳务支出30万元,村里种苹果的人一年比一年多。”李登民说。
镇原县地处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区核心区,是全省18个苹果生产重点县之一。近年来,镇原县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长效产业来抓,依托区位优势,创新发展模式,按照“企业引领、行政推动,示范带动、群众联动,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思路,以苗木繁育良种化、基地建设规模化、贮藏加工自动化、果品营销立体化、技术服务网格化为抓手,全域规划、全链条发展、全体系建设,倾力打造优质苹果基地。
如何将优质苹果基地发展为创业品牌、产业品牌?在打造优质苹果基地的过程中,镇原县本着让群众乐业有助、就业有门、创业有路的发展思路,以打造优质苹果基地为目标,充分发挥果业企业联农带农优势,积极推广“承包户管”经营模式,提振群众发展苹果产业信心,有效拓展群众增收渠道。
日前,在太平镇枣林村居立苹果生产基地,千亩果园接连成片,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装筐。“我是基地附近的村民,从春季剪树开始,我就在基地务工,一直到苹果采摘结束,一年下来,收入非常可观,可以挣2万元左右。”正在采摘苹果的工人陈丽荣告诉笔者。
除了引导群众就近务工,拓宽增收渠道外,镇原县还依托“承包户管”经营模式,鼓励农户承包管理果园,实现企业和农户互利共赢,带动周边群众民增收致富。
“我今年承包了30多亩果园,预计收入10万元左右。”居立苹果生产基地区块承包经营农户段世海说。
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走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的精深加工路子。近年来,镇原县不断加强产业链建设,规范化管理果品企业、合作社,并配套果园水电路、防灾减灾、病害防治等基础设施,苹果产业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先后建成苗木脱毒繁育中心1处、5000吨级以上果品贮藏库4座、50吨至100吨果蔬保鲜库31座,年贮藏量达5.8万吨。
今年,镇原县预计可产苹果16万吨,现有早熟苹果1.68万亩,产量将达到2.6万吨,产值可达1.4亿元。目前,已销售早熟苹果约1.82万吨,销售额0.994亿元,全县苹果预计可实现产值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