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乔川“三宝” 振兴“法宝”

庆阳融媒记者 孙玉珍 徐嘉英 梁媛

一盆热气腾腾的山羊肉、一壶醇香扑鼻的黄酒、一碗劲道鲜美的荞剁面,是华池县乔川乡待客的标配。近年来,乔川乡把舌尖上的美味提升为富民产业,通过政府推动、品牌带动、“乡亲行动”,让黄酒、山羊肉以及以荞麦为代表的小杂粮这“三宝”成为乡村振兴的“法宝”,实现了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乡村和美。

日前,记者来到乔川乡,层层梯田里的荞麦颗粒饱满,农户家里的山羊健壮,小杂粮加工厂里生产繁忙,街道店铺里的黄酒是招牌商品。

在华池县五谷神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厂长李霞和工人们正忙着贴标签、装箱,为国庆节市场抓紧备货。“今年前季,公司共生产黄酒、羊羔酒等5万公斤,销售额达100万元。这几天,我们就要开始做酒曲,为春节市场提前做准备。”李霞说。

从小跟着奶奶学酿酒的李霞,在传承发扬传统手工艺的同时,经过多年摸索,成功解决了黄酒常温下贮存难的问题,使乔川黄酒走出庆阳、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如今,乔川乡已建办黄酒酿造厂1座、酿造作坊3个,酿酒户300余户,年产黄酒500余吨。

家在徐背台村的贺志锋,闲暇时经常开车到山上看他种的50多亩荞麦。“今年我把所有的空地都种了荞麦,一来政府有补贴,基本解决了籽种和肥料的花费;二来我们这儿的荞面品质好,根本不愁卖。”贺志锋略算了一下,“我家有50亩地,政府每亩补贴近200元,总共有上万元;今年1亩地预计能收200斤荞麦,每亩收益可达500元,这两项收入就有三四万元。”

在发展以荞面为主打产品的荞麦产业中,乔川乡党委、政府把好籽种、肥料、技术等关口,补贴400万元,带动471家农户和8个股份经济合作社,连片规模种植荞麦2.7万亩,并开发出荞麦面粉、荞麦醋、荞麦挂面等特色农产品,以其良好的品质和低糖低脂成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乔川乡加大对当地名优品种的保护,在全乡采取农户购买、政府补贴的30只基础母羊和1只公羊的“30+1”陇东黑山羊养殖模式,打造了两个标准化养殖小区,新建159座棚圈,全乡肉羊存栏量达2万余只。

为打好特色产业这张“牌”,倡导绿色有机食品理念,提升“三宝”的纯度、广度和热度,乔川乡申请注册了“乔郷”区域公用品牌,将独具地域特色的农特产品纳入全乡产业布局,不断促进全乡特色产业品牌化、集约化、自动化、数智化发展,健全包装、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使乡村振兴走上独具地域特色的“万亩杂粮”“半城特产”“满城酒香”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 2024-09-17 孙玉珍 徐嘉英 梁媛 1 1 陇东报 content_48794.html 1 乔川“三宝” 振兴“法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