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信仰与灵魂的对白

——包维范小说《三毛书记》读后感

张仲永

包维范创作的《三毛书记》,主要记叙的是作者的生活阅历故事,是一部纪实小说。

这部小说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三毛书记》以改革开放初期为背景,真实记叙了八营县这个干旱落后地区的基本情况,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民情怀和民本思想。文章通过八营县委县政府班子对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思考、县委书记郝石面对上级下达的不切实际的经济指标压力,以及农民群众面临的实际生活困难的压力,以这个事件为触点,生动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思想心态,场景真实,事件真实,情节细腻,成功塑造了郝石、强县长、巴书记、耿副书记等人物群像,个个呼之欲出,真实鲜活,小说矛盾冲突表达自然,扣人心弦。

小说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符号特征。小说本土化特色就非常鲜明。在语言方面,如“疲乏”“路数”“展脱”“跑小脚”等陇东方言读起来非常亲切。作者创作热爱生活,创作热情饱满,爱憎分明。例如:《牌子爷》,这是一个中篇小说。牌子爷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耍牌子,而是写一名爬雪山过草地在战斗中负伤的红军排长牛志坚的故事。人们之所以称他为“牌子爷”,是因为他立过战功,获得过立功奖牌,“牌子爷”在战斗中负伤,被高山边村群众救下后,再也没有离开过那里,他一生未娶,伤愈后留在地方上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谁家有困难他就帮助谁,大食堂时代,许多地方把群众家的吃饭锅收起来交给公家炼了钢铁,牛志坚看到高山边村群众居住偏远,找到公社书记王贵山反映情况,给每户留下了一口锅,这样,群众在“大食堂”时代没有挨饿,高山边群众靠着牛志坚这块牌子,渡过了很多难关。后来,改革开放,当年“牌子爷”救过的两个南方人,知恩图报,千里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帮助高山边村修路,在高山边村办起了农产品加工厂,“牌子爷”和老战友们给学校师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发挥余热。整篇小说故事紧凑,情节感人,原汁原味,没有卡顿。

《镇宅石》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性小说,它从大年初一小区一群年轻人敲锣打鼓给业委会主任冯莉送镇宅石开始,讲述了从公安战线退休的女干部冯莉,看到享福苑小区管理混乱,环境脏乱差,卖掉原来的住房,在享福苑买来一套二手房,主动走访住户,牵头成立业主委员会,整治危害小区治安的小混混,整治任意燃放烟花爆竹扰民行为,规范小区养狗,制止住户违规在公共绿地上开荒种蔬菜,帮助调解邻里纠纷,组织义务服务队为居民和孤寡老人维修暖气、清洁卫生,解决开发商违规将一楼门面出租给商户搞餐饮排放油烟、噪音扰民等一系列问题,冯莉不辞辛苦,发动居民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这是一篇有骨有肉非常鲜活的城市生活小说,虽然情节很琐碎,但非常真实感人,可以说是全书的压轴之作。

我认为,包维范先生是诚实率真的人,是有坚定信仰的作家,是有境界有追求有梦想的人。令我感动的是,先生在耄耋之年,仍能勤奋笔耕,精神非常可贵。既能为官,又能为文,他的文学信仰是刻在骨子里的正义与博爱。

古人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长期,未若文章之无穷。”读罢掩卷,立即想到,《三毛书记》是信仰与灵魂的对白。

--> 2024-10-18 ——包维范小说《三毛书记》读后感 1 1 陇东报 content_49692.html 1 信仰与灵魂的对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