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养牛“土专家”带领乡亲闯富路

庆阳融媒记者 封康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晨曦微露,阳光洒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悦乐镇乔崾岘村起伏的山岗上,吴喜明和妻子站在比人高的玉米丛里,边掰着玉米边聊天:“趁这两天天气好,抓紧收回去,这可都是咱家‘宝贝’的口粮。”吴喜明口中的“宝贝”就是他家牛圈里的29头肉牛。在他看来,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到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这些“宝贝”是他一路奋斗、改变家庭境况的制胜“法宝”,也是他开启未来幸福美好生活的关键“钥匙”。

“只要往前干,咱啥也不怕”

今年62岁的吴喜明,曾经一贫如洗,是乔崾岘村典型的贫困户。彼时,吴喜明的父母均患病在身,母亲卧床多年,孩子都在上学,家中只有他和妻子两个劳动力,根本无法外出打工,只能靠种地的微薄收入过活。

2017年,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组织实施的“光彩事业”养殖项目计划在乔崾岘村实施,扶持农户养猪、养牛。村干部上门征集养殖意愿,吴喜明心里打起了鼓:“养牛费钱又费时,家里只有两个劳动力,还要伺候老人,能养好吗?”做规划,算清账……村干部反复劝说开导,告诉他可以加入村里的养殖合作社,大家抱团发展,一定能养好。思来想去,最终,吴喜明放下心来,决心养牛。“光彩事业”项目为他家免费投放了1头肉牛和2头生猪,还新盖了1座养殖棚圈。

干起养殖后,吴喜明感觉他的生活迎来了新希望,看到了脱贫的曙光。“当时,我心想,少养不如多养,所以就横下心,通过贷款、借款买了4头牛,第二年又买了2头。”吴喜明说,起初,因为没有养殖经验,牛饲料如何搭配、如何防疫等诸多问题,他一概不懂。为了养好牛,他虚心地向有养殖经验的农户学经验、讨技术;每次兽医到家里给牛看病时,他都会问长问短,详细记录,慢慢地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养牛经”。

“家里啥都没有,就是有一身使不完的劲,只要往前干,咱啥也不怕。”正是靠着这股韧劲和干劲,吴喜明养牛慢慢有了成果。到2019年,他家的养殖场已有10头牛,第一次出栏,吴喜明就赚了近万元。也是在这一年,吴喜明脱贫了。 (下转2版)

--> 2024-11-02 封康康 鲁明 1 1 陇东报 content_50286.html 1 养牛“土专家”带领乡亲闯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