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庆阳融媒记者李亚绒 通讯员王茜)今年,我市紧盯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把春耕生产作为全年农业生产的重头戏,早谋划、早行动、早落实,统筹做好农资储备、调运、配送和技术服务,助力农业生产“开门红”。全市计划春播粮油作物39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66万亩、油料作物31万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4万亩。
围绕粮油高效生产、优势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我市通过持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引进试验力度和新模式、新装备集成配套应用,不断提升农业科技生产水平。指导各县(区)持续深入实施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积极推进万亩、万头(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继续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加快构建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深入推进抓点示范,高标准谋划建办农业科技示范点100个以上,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及时开展“三情”调查,制定印发《2025年全市春管春耕技术指导意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群众结合农时墒情,全面落实好镇压划锄、耧施化肥、中耕化控等保墒抗旱促生长措施,促进苗情早发稳长、促弱转壮,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按照“三稳、一提、一扩”目标要求,我市抢抓春播关键农时,印发《2025年全市春播主要农作物品种布局指导意见》,通过科学合理布局、良种良法配套,不断提高全市的良种覆盖率,达到粮油持续增产增效目标。引导群众进一步优化农作物种植区域布局,中南部塬区稳定玉米、大豆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北部山区在稳定玉米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大豆、马铃薯和杂粮种植面积。继续扩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北部县(区)稳步扩大胡麻种植面积,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