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庆阳青年志愿者

弘扬雷锋精神 为全市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庆阳融媒记者 刘萍凝 通讯员 陶兴权

从街头巷尾到田间地头,从防汛一线到社区家庭,我市青年志愿者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绘就了一幅“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文明画卷。这支“青春志愿红”队伍,正以昂扬姿态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为建设幸福之城贡献青春力量。

近年来,我市青年志愿者工作以“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幸福庆阳”为主线,以服务民生、助力发展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城乡、多元联动的志愿服务网络。全市青年志愿者身着“红马甲”,活跃在乡村振兴、防汛救灾、社区治理等领域,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传承红色基因 志愿扎根基层

庆阳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全市青年志愿者注重将红色精神融入实践,依托“社区青春行动”“共建美丽家园”等品牌项目,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西峰区石油路街道合水东路社区,成立了6支志愿服务队,创新“青少儿之家”服务品牌,引入第三方机构开设艺术培训、科普教育等服务课程,惠及辖区2000余名儿童和青少年。西峰区介子路社区聚焦“一老一小”,开展老年保健知识讲座、健康义诊等活动80余场(次),惠及居民超万人。

自2020年起,我市启动“村村都有好青年”计划,累计开展乡村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185场(次),评选“清洁文明之星”示范户2000个,带动乡风文明建设。

全市青年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各行各业青年主动联系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并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全市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势头强劲、蓬勃发展。据统计,2024年,全市新增会员单位3个、新注册志愿者17087人,开展各类活动2506场(次),累计服务时长20.61万小时。

应对急难险重 青春冲锋在前

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全市青年志愿者始终冲锋在一线,展现“青年突击队”的硬核担当。2022年7月,我市遭遇强降雨灾害,团市委联合公益组织迅速组建“青年突击队”,向庆城县受灾地区捐赠生活物资,并协助转移群众、清理道路,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全市建立“平急结合”志愿服务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防灾演练等活动30余场(次),提升志愿者和居民的应急处置能力。面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青年志愿者工作以精准化、常态化为方向,形成多层次服务体系。合水县青年志愿者协会长期帮扶孤寡老人刘奎一家,定期送去生活物资。市青少年宫开设公益性艺术培训班,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提供免费艺术教育,惠及3000余人次。

争取实施庆阳市“红石榴”青少年志愿服务交流活动项目,成立由800多名各民族青少年组成的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开展市级示范活动14场。同时承接甘肃省科技活动周、甘肃省网络安全宣传周、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等省市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10余场(次),累计派出青年志愿者600余人(次)。部分会员单位积极参与西藏定日县灾后重建和抢险救灾等工作,青年志愿服务品牌的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

创新工作机制 激发服务活力

我市通过制度完善、资源整合、数字赋能,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志愿服务生态。制定《庆阳市“社区青春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全覆盖,建立“招募-培训-考核-激励”全链条机制,志愿者注册人数突破46万人,服务时长累计超过120万小时。

推动社会化协作,联合企业、高校和社会组织共建志愿服务基地,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合作模式。2023年以来,新增“区校共建”项目12个,吸引大学生志愿者5000余人次参与基层实践。

全市青年志愿者聚焦重点领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创建文明城市”和“社区青春行动”为抓手,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紧盯服务春运“暖冬行动”、“3·5”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月、爱心助考、“12·5”国际志愿者日等重大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

站在新起点,我市青年志愿者工作将继续深化品牌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开发志愿服务线上平台,实现需求精准对接、服务实时记录,提升了管理效率。加强急救、心理疏导等技能培训,培育医疗、法律等专业志愿服务团队,推动志愿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 2025-03-05 刘萍凝 庆阳青年志愿者 1 1 陇东报 content_54306.html 1 弘扬雷锋精神 为全市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