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庆阳融媒记者张静、路世玲)“拿到证书时,还是很激动的。”3月10日,庆阳籍00后学生鲍一遥在经过25天的培训后,通过考试,拿到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她是获得民航局认证的、由庆阳市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的首位庆阳本土中型超视距女飞手。
鲍一遥是武汉长江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在读生。今年春节,她偶然在网站上了解到我市建成了首个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基地,并设立了考点,就报名参加培训,成为该基地第二批民航局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培训班的学员。
鲍一遥参加的无人机培训类别为中型多旋翼超视距驾证,通常用于货运、测绘、应急救援等场景。进入培训班的第一天,她就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气象、空域、无人机构造、飞行原理与飞行性能、民航无人机法规等一系列课程和实操技能,都让她面临许多新挑战,“中型超视距无人机的飞行难度相比小型无人机来说更大,非常考验飞手的判断能力和及时应变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鲍一遥对无人机空中悬停、自旋360度、八字飞行等考试科目有了精准操作,最终成功通过了CAAC的严格考试,成为基地第一个获得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的女学员。
我市作为“东数西算”国家枢纽八大节点之一,率先打造甘肃省首个“低空经济城市”,超前谋划布局低空经济全生态产业链。今年1月,庆阳市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基地应运而生,与数字经济并行发展。
“截至目前,基地已圆满完成了二期民航局CAAC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培训班,共计培训学员36人,考试通过率高达80%。”庆阳市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基地无人机教员燕小勇说。
庆阳正迅速推进“东数西算”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建设,这将成为人才竞争的新赛道。庆阳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程系学生王杰说:“民用无人机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就业前景广阔。作为中型超视距驾驶员,我计划掌握更多无人机技能,以期未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