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孙建国 书写从黄浦江畔到黄土高原的“新山海情”

庆阳融媒记者 刘英娟

每日清晨,西峰区学院路实验学校门口,都会有一位两鬓微白、戴着眼镜的先生站在晨光中,笑容可掬地迎接每一个踏入校门的孩子。“校长爷爷好!”孩子们的问好声此起彼伏。从上海浦东到甘肃庆阳,从国际都市到黄土高原,这位年近六旬的“教育老兵”,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让一所新建学校成为区域教育标杆,诠释了“教育报国”的赤子情怀。他的名字叫孙建国,是西峰区学院路实验学校校长。

跨越山海:把上海的“蒲公英”种在黄土高原

随着教育部“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号角在全国吹响,2024年秋,刚刚荣获上海市园丁奖、担任上海市高东中学校长的孙建国,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上海育才集团与西峰区合作办学,急需一位经验丰富的校长前往帮办教学。“你都60岁了,去西部值不值?”面对亲友的疑虑,孙建国内心却异常坚定。从事教育工作近40年的他,始终记得自己初登讲台时的理想——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享有优质资源,教育均衡不是口号,总得有人去做“铺路石”。当听说西峰区学院路实验学校是一所新学校时,他毫不犹豫主动请缨,“上海的教育理念,应该像蒲公英一样飘向更需要的地方。”

跨越1600公里,孙建国来到西峰区,当第一次站在学校工地前时,眼前的场景让他心头一紧,但见施工的脚手架尚未拆除,教室地面堆满建材,而距离开学仅剩30多天。“当时真怕耽误孩子们上课。”他说。但令他震撼的是,庆阳市相关部门及施工方昼夜赶工,最终在开学前交付窗明几净的校园。“从政府到百姓,这里对教育的渴望让我感受到一种滚烫的力量。”孙建国说。

扎根黄土:让“滚烫力量”带给孩子未来

办好教学的“滚烫力量”让孙建国感动,也面临“挑战”。“庆阳的饭菜怎么这么爱放辣椒,青辣椒里还要炒红辣椒面。”说起在庆阳的生活,孙建国笑着调侃。热辣滚烫,成了他对庆阳的第一印象。而让他选择留下来的,是更为浓烈的教育情怀。

有一次,一个男孩怯生生地问他:“校长爷爷,我们的学校能和上海的一样好吗?”孩子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那一刻,他更加明白,教育帮扶绝非简单的硬件“输血”,更要让每个孩子看见希望。

到庆阳后,他发现许多家长对教育的理解还很陈旧。“观念不破,教育难兴。”为此,孙建国推动成立“家长学堂”,邀请上海专家在线授课,让家长参与课程设计。一年下来,家长从“只问分数”到主动讨论孩子的兴趣发展,甚至有家长感慨:“原来教育不是把孩子‘交出去’,而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之路:用“上海经验”激活西部教育创新

在孙建国看来,东西部教育各有偏重,上海注重个性化培养,西部强调均衡发展。如何融合二者之长?他开出三剂“药方”,一是“教师队伍沪陇互访”。阶段性让西峰的教师与上海的教师跨地域学习;二是“让西峰的教师长出创新翅膀”。(下转2版)

--> 2025-03-27 刘英娟 1 1 陇东报 content_54781.html 1 孙建国 书写从黄浦江畔到黄土高原的“新山海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