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融媒记者 陈思
清晨五点,当第一缕曙光还未洒向董志塬时,肖正璐的手机已开始频频震动。“肖老师,我种的甜瓜叶子发黄,怎么办?”“连续降水,嫁接苗怎么管理呀?”……微信群里弹出的消息,让这位“蔬菜医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完成线上指导后,他便赶往自己的试验基地。在庆阳这片黄土地上,肖正璐已奔走了34个春秋。在他的帮助下,我市群众的“菜篮子”日益丰盈,菜农的“钱袋子”也愈发鼓实,在他的带动下,“土专家”“田秀才”遍布村镇,黄土沃野结出“金疙瘩”。
情系泥土践初心
1991年,肖正璐从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怀揣“用科技改变农业”的信念回到家乡庆阳。30余年间,他从庆城县王塬良种场的普通技术员成长为市农科院的正高级农艺师,始终躬耕于田间地头和科研一线。他在庆城县瓜菜站工作期间,在玄马、卅铺、庆城等7个乡镇建立了13个商品蔬菜示范点,指导农民建成日光温室1300多座、塑料大棚2200余座。
“当年没想太多,科技富农首先是提高蔬菜质量产量,让群众四季吃上新鲜菜,菜农常年有收入。长期发展必须转向高效绿色生产、标准化种植和品质提升,培育有科技含量的蔬菜产业。”肖正璐坦言,那些年与菜农同劳作,既传授技术又在田间积累经验,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在黄土地上,水肥管理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而蔬菜作物的生长及田间管理要求更为精细。肖正璐通过筛选、引进试验与示范,成功选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辣椒、薄皮甜瓜、番茄等19类233个新品种,研发推广26项新技术。这些成果使庆城县设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普及率达95%以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有力推动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如今,瓜菜已成为庆城县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深耕黄土塬,做好“菜文章”,肖正璐将全部心血倾注田野。据他昔日同事回忆,2000年初,为调整种植结构助农增收,肖正璐入户指导农户种植周期短、收益高的设施蔬菜。在他的推动下,率先转型的农户收入大幅提升,先进种植技术和理念也在乡间悄然传播。
装满“菜篮子”的科技经
“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这是肖正璐的科研信条。调入市农科院后,他带领团队在环县、镇原县等地建立18处示范点,创新推广“设施蔬菜+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标准化管理”模式,让陇东旱塬产出多样果蔬。为普及技术,他白天蹲点示范,夜晚编写《设施瓜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手册,将200余个新品种、26项新技术播撒在陇东大地。他主持实施的《日光温室越冬茬瓜菜栽培技术》项目实现黄瓜、番茄寒冬挂果,亩均增收超万元,带动1300余户增收。他还公开私人电话,创建900多人的“陇东瓜菜”微信群,随时解答农民疑问。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