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志洲
河流滋养了一个村庄,两岸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切都是那么安静祥和。流过镇原的那条河,我后来才知道它叫茹河,又名葫芦河,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庙黄峁山梁附近,流经宁夏彭阳县、甘肃镇原县,在镇原县交口河汇入蒲河,最终奔向黄河。
风是村庄温柔的手指,捧着湿和泥土的气息,吹过村庄时,也捎带着掠过了山川、河流、草木和其他的生灵;风是村庄的呼吸,它可以在大地、树木、河流、山川上作画。沿着茹河边漫步,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脚下是广袤的土地,散发着诱人的芬芳。阳光洒在河面上,金光点点,仿佛无数颗细碎的金子在跳跃;轻风不停地在山间穿梭,带来了树林的低语和鸟儿的欢鸣,河边各种各样的花,引来一群又一群蝴蝶,带着芬芳的诗行,穿行在花丛中;不远处的庄稼,在风中轻轻摆动,像是绿色的海洋泛起的波涛。
“你要是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喝西北风去。”村里的老年人常拿风教育孩子。风是多变的,吹过一个地方时,就染上了那里的色彩。当然,它经过茹河,与茹河水嬉戏的片刻,就带了黄土高原的质朴与豪放。春风如剪,河畔的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在风中摇曳,宛如绿丝般的裙摆翩翩起舞。一片片嫩绿的叶子,相互摩挲,发出沙沙的声响,似在低语着关于茹河的古老故事。轻灵的燕子迫不及待地赶回村庄,让一阙阙青翠的歌吟,穿过千绦绿意,俏立在柳枝上,向天空唱响崭新的乐章。仔细感知,那波光粼粼的河水,会让人眼前一亮,仿佛是历史的眼眸,闪烁着神秘而深邃的光芒。
生活在茹河周围村庄里的人,说话嗓门大。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风的功劳。如果不是盘旋在人周围的风,把人嘴里说出来的话传递给远处的另一股风,人的嗓门肯定不会那么大。也难怪,每到收割的季节,茹河两岸村庄里的人,最盼的就是风,因为风可以让地里的庄稼由绿变黄,经过收割、打碾后颗粒归仓,就连村庄里的人开玩笑都说,村里谁谁的媳妇是风刮来的。
风是万能的,它撩拨着村庄的情感,一切事物都借着风的温情生发出很多浪漫的情节。能和人聊天,你的一个表情,一开口讲话,它就能猜中你是哪个村子的人;当然,也会一眼认出你是不是本地人。太阳将热情倾洒在地面,田野躁动的情感如炙热的火焰,这时有风骤来,带一阵清凉的雨,硬把村庄清洗得碧绿透明,不染尘埃。它让田野里那些还在张望的庄稼,不失时机地成熟。
风会入乡随俗。吹了千年万年的风,一定给茹河留下一些抹不去、忘不掉的记忆。或许关于先辈们的辛勤劳作,或许关于岁月的变迁流转,又或许只是这片土地上简单而纯粹的日常。可以肯定的是,它让鸟的翅膀拍打得更加有力,让森林的情感更加茂密翠绿,让村庄的思想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风苍老了附近村庄里的人们,同时又迎来一些新的生命,譬如婴儿、羊羔、牛犊、鸡仔、树苗、野草、一茬茬庄稼……
水以流动的形态在大地上行走。水流的丰沛、匮乏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正是风和茹河,滋养着镇原这片土地,也孕育了这里独特的文化和风情。风中有农人们辛勤劳作的汗水气息,有孩童们在河边嬉戏的欢笑声音,有风味独特的镇原老席、糖油饼、黄酒、油茶等小吃,有善良淳朴的民风民俗。
风带来的不仅是自然的韵律,更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情思。风停了,茹河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宁静而美丽。天边的晚霞如锦缎般绚丽,倒映在河水中,将整个河面染成了梦幻般的色彩。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风与茹河共同构成了一幅醉人的画卷。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魅力与灵魂。
河流扮靓了自然,涵养了生态。风从茹河走过,拥着清新和自由。茹河以一种温柔而坚韧的姿态,流淌在这片土地上,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诉说着时光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条河,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茹河将永远流淌,永远吟唱着古老而悠长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