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柳泉城、殷家城、耳朵城考察记

杨万林

近期,庆阳市范仲淹研究会刘文戈、马啸、王博文、何等强、陈娇红、韩积堂、张志良、肖鹏、张明鹏、杨发全、杨万林一行11人,驱车到蒲河及上游白家川河、安家川河一线,依次考察了柳泉城、佛空平堡(药葫芦咀)、殷家城、耳朵城。

由镇原县方山乡溯蒲河西北行,309国道穿三岔镇柳泉城而过,康家川河在城北汇入蒲河。柳泉城至方山、三岔各30里,是宋代柳泉镇。《武经总要》记述:“柳泉镇,旧名鹁鸽泉,今名柳泉镇,西即熟户明珠、灭臧、康奴等族帐。北绥宁砦。西至故城五里,东至宁州界七十里,南至州四十里,北至环州界十里。”绥宁寨条目下有“东柳泉镇”,似乎自相矛盾,或是古人有误,或是我们断句不准。

三岔镇北一里许,安家川河与白家川河在此汇合入蒲河,东岸高地名叫药葫芦咀的古城遗址是宋代佛空平堡,西望可见战国秦长城烽燧,堡边残留长城墙一段。《武经总要》记述:“佛空平堡,古城也,庆历中修。捍北边胡马来路,东环州定边砦,西耳朵城,南至州北边界。”

三岔镇西北行40里,至殷家城乡政府北一里许(转水河村民小组)到殷家城故址。《武经总要》记述:“绥宁砦,在州西北,按地图细腰古城。北有一路入蕃界故威州。庆历中修筑,赐今名,与靖安砦相应援,得守御之要,与柳泉等八砦为次边。东南至州百一十里,东柳泉镇,西北戎马来路,东南环州定边砦,西至胡卢泉三十里。”

王博文、何等强等镇原范研会同仁,近年倾心宋代泾原路城堡研究,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他们找寻古城遗迹,查找历史资料,已初步确定殷家城当是范仲淹多次提及的细腰城,环县车道乡三角城为胡卢泉,环县车道乡安掌村窦城子为定边寨。

细腰城址目前还有争论,谭其骧先生《中国历史地图集》将柳泉镇标在镇原马渠镇,绥宁寨标注在宁夏彭阳孟原乡的苏嘛城,靖安寨标注在小岔乡的耳朵城。苗永青先生有环县虎洞乡半个城说。康秀林先生认为是环县车道乡安掌村窦城子。王博文十年前认为三岔药葫芦咀,也就是佛空平堡,即细腰城,这个观点见于《西夏研究》,他基于近年的考证提出现在的观点。张多勇先生判断虎洞乡万安城遗址为细腰城,而殷家城为胡卢泉。《武经总要》记述:“靖边砦,地名胡卢泉,此有二路,一入蕃界故威州,一至新门砦,庆历中修筑,赐今名。得守御之要。东南至州百三十里,东北至绥宁砦三十里,西镇戎军乾兴砦,北羊啒族帐,戎马来路。”

从殷家城向西翻山,山路上杏花盛开,与松树林相映衬,养眼沁心,是镇原县举办杏花节的地方。西行到安家川河谷,入宁夏彭阳小岔乡境内,路边有醒目的“耳朵城”标牌。《武经总要》记述:“耳朵城,古城也,庆历中重修,与绥宁、靖安二砦相应援,东佛空平川,西绥宁砦,南至州北边界。”《彭阳县文物志》载:“耳朵城址:宋初置柳泉镇,领耳朵城堡,始筑城。庆历五年,改置靖安寨。位于小岔乡耳朵村,呈葫芦形。”好像也说耳朵城就是靖安寨。王博文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合适的,并以《范文正公集·奏议》卷下:“耳朵、佛空平二寨,与绥宁为犄角,三族不敢北通虏帐。”为证。

环州定边寨与细腰、胡卢泉联系最紧密。《武经总要》记述:“定边砦,在三店沟戎马来路,北控西界三条路,天聖中置,东至平远砦二十里,西至蕃界十五里,南熟户,北至边壕十一里。”庆历三年,泾原安抚使王尧臣上书中说:“原州东南由罗交驿至泾州九十里,又西北由开边、平安、彭阳城、东山寨至镇戎军一百八十里,其西有柳泉镇,路通佛空平、细腰城,至环州定边寨,与明珠、灭臧及环州苏家等族一带蕃部相接。”

王博文、何等强一路仔细解说,分析举证,试图让大家理清各个城寨的作用、位置及相关走向。

其一,明珠、灭臧、康奴是原州柳泉镇属羌,常与北边西夏军队勾结,成为原州、镇戎军和环州边境一带不稳定因素。《宋史·列传第七十三·范仲淹》《论明珠灭臧二族不可攻奏》中记载:“明珠、灭臧劲兵数万,仲淹闻泾原欲袭讨之,上言曰:‘二族道险,不可攻,前日高继嵩已丧师。平时且怀反侧,今讨之,必与贼为表里,南入原州,西扰镇戎,东侵环州,边患未艾也。宜因昊贼别路大入之际,即并兵北取细腰、芦泉为堡障,以断贼路,则二族自安,而环州、镇戎径道通彻,则可无忧矣。’庆历二年十月己巳。”《再奏乞蒋偕转官知原州》中说:“原州管下有明珠、灭臧、康奴等蕃部,常与西贼相连作祸,最为强恶。”范仲淹提及的高继嵩将军,天圣年间任原州驻泊都监兼沿边巡检使,景佑元年(1034年)十月,以礼宾副使,充邠宁环庆路驻泊安抚司都监兼知环州。宝元元年(1038年)九月,诏领昭州刺史,以环庆路钤辖兼知庆州。宝元二年五月,徙为泾原钤辖兼知镇戎军。第二年病逝任上。这样一员猛将与明珠、灭臧的作战结果是“已丧师”,“劲兵数万”实力不可小觑,又占有“道险”的地利,成为心腹之患。

《宋史·列传第八十五·蒋偕》载蒋偕“用庞籍、范仲淹荐,改北作坊副使、环庆路兵马都监,历知汾、泾二州,徒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辈,腰斩境上,盗为息。迁北作坊使兼本路钤辖。明珠、康奴诸族数为寇,偕潜兵伺之,斩首四百,擒酋豪,焚帐落,获马、牛、羊千计。所俘皆刳割磔裂于庭下,坐客为废饮食,而偕语笑自若。”讲的似乎是细腰城成后的事,过于残酷,惨不忍睹。

其二,细腰城防御体系建成,阻断了属羌与西夏联系,打通了镇戎军与环州的通道,使泾原路蒲河水系与环庆路合道川水系在源头防御上相互应援。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擘画,环州种世衡与原州蒋偕共同执行,修建了细腰城。“惟环西南占原州之疆,有明珠、灭臧、康奴三种,居属羌之大,素号强梗,在原为孽,寖及于环,抚之,很不我信;伐之,险不可入。北有二川,交通于夏戎,朝廷患焉。其二川之间,有古细腰城,复之可断其交路。又明年,予为宣抚使,乃谕君与原守蒋偕共干其事。君久悉利病,即日起兵会偕于细腰,使甲士昼夜筑之。夏戎固忌此城,君遣人入虏中,以计款之,兵遂不至。又召明珠等三族酋长犒抚之,俾以御寇。彼既出其不意,又亡外援,因而服从。君之谋也。君处细腰月余,逼以苦寒,城成而疾作。以庆历五年正月七日甲子启手足,神志不乱,享年六十。”

下午三点,沙尘暴来袭,去三角城寻访胡卢泉,或去窦城子寻访定边寨已不可行,一行人原路返程。

细腰城址的争论,让我们联想到身边的现代版地名迁徒的故事:最早的太白梁乡政府在太平村,地处大小黑河交汇处,后来太白梁乡政府迁到中合铺村,与冰淋岔乡合并后,新的太白梁乡政府所在地是曹湾。若干年后,曹湾就变成了太白梁。这才是几十年的事情,已经让人有点绕了,要搞清楚一千年前的细腰城还真得下一番功夫。我们期待环县和镇原同仁在“四普”中拨开历史迷雾,认清古寨的真容,理清各镇寨的关系。期待早日拜读王博文省级文物重点课题《环庆路、泾原路宋夏城寨分布与变迁研究》。衡阳雁去的时节,我们再来看看细腰城那秋日的倩影。

--> 2025-07-16 1 1 陇东报 content_57606.html 1 柳泉城、殷家城、耳朵城考察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