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基础设施“强筋骨”
城市运行更智慧
在西峰区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项目——老西环路施工现场,工人正在进行管道铺设。该项目是老城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雨污分流改造,能够有效解决老城区排水不畅、污水外溢等问题。
“项目于今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于今年11月上旬建成投运,建成后可以提高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提升城市排洪防涝应急能力。”西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股副股长刘强说。
城市更新,既要“面子”靓,更要“里子”实。近年来,我市聚焦地下管网“城市病”,新建排水管网117公里、供水管网183公里、供热管网94公里、燃气管网76.79公里。改造排水管网96公里、供水管网29公里、供热管网156公里、燃气管网259.4公里,更换户内燃气安全报警设施9281户,有效提高了城区供热、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升城市整体安全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西峰区陇东大道防洪排涝地下管网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吊装一条直径2米左右的巨型管道。相比于传统直径不足1米的地下管道,这条管径更大、排水能力更强的管道,能够在极端天气下迅速排走大量积水,提升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该项目于今年6月28日开工,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包括地下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热力、燃气、消防、排水、电力以及路面绿化等工程。项目实施后,可以有效提高陇东大道南区雨污排放能力,改善人居环境。”甘肃中天项目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冯彦强说。
在地下管网全面改造的同时,我市还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智慧交通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安装在各个路口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实现交通的高效疏导。智慧水务系统则可以实时监测供水管网的压力、流量等数据,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迅速定位故障点并及时进行维修,保障城市供水的稳定和安全。
“智慧供热系统启用后,我们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自动调节供热功率,并对城区300多个换热站实现水温、流量、热指标的精准控制和调配。”甘肃震建热力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
随着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这座城市的“筋骨”更加强健,运行更加智慧高效,市民享受到了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生活。
绿色添颜值
宜居城市“精致生长”
在西峰城区,傍晚的“口袋公园”里人来人往,欢声笑语不断。这些“口袋公园”是我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体现,它们原本可能是闲置荒地、边角空地,如今变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位于庆化学校西侧的“口袋公园”为周边居民增添了不少生活乐趣。公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有蜿蜒的小径、休闲的长椅,居民可以在这里散步、健身、陪孩子玩耍,享受惬意时光。
我市以生态为底色,不断绘就宜居宜游新图景。市区建成投用综合公园7个,利用城区闲置、边角、零星空间建设各类游园、“口袋公园”48个,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占地2955亩、绿化率超85%的庆阳市城市海绵运动绿地公园,与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串联起城市绿意,成为避暑纳凉的“天然氧吧”。
“一到夏天,市区尽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绿色生机,在公园里坐一坐、到湖边走一走,感觉凉爽惬意,身心舒畅。”市民王先生说。
城市更新不是大拆大建,而是精准补齐短板,让群众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幸福。
为保障“十五五”城市更新行动顺利开展,日前,我市提出了靠实工作责任、做好城市体检、编制更新规划、强化用地保障、拓宽筹资渠道、建立长效机制6项保障措施,建立了《庆阳市城市更新行动重点项目清单》。列入城市更新重点项目409个,估算总投资371.22亿元,计划分5年实施,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未来,我市将继续围绕城市更新的各项举措,深化绿色发展理念,巩固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提升智慧城市运行水平。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说。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从“城市蔓延”到“精致生长”,庆阳正以更新之笔,书写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