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

“以药为媒”绘就产业发展新画卷

通讯员  黄晓 李春瑾

在华池县,郁郁葱葱的子午岭林区不仅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更是一座天然的中药材宝库,素有“陇东天然药库”的美誉。境内药材种类繁多,拥有甘草、党参等571种野生药材,其中68种被录入《中国药典》名录。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就扎根在这片沃土之上,多年来,在中药材产业领域里不断深耕,奏响了产业兴、百姓富的动人乐章。

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自诞生之日起,便瞄准中药材种植与加工这片广阔天地。企业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和子午岭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以采集本地中药材种子为起点,开启探索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公司建立了多处大规模标准化种植基地,总面积达数万亩。走进这些基地,仿佛踏入了中药材的世界,黄芪、黄芩、柴胡、板蓝根等各类道地中药材整齐种植,茁壮成长。为了确保中药材的品质,企业采用现代化的种植管理模式,严格遵循GA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从土壤改良、种子筛选,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实现了种植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

近年来,为契合市场对绿色、有机中药材的需求,公司在种植环节积极推广仿野生种植技术,既有效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又大幅提升了中药材品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提升。

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文智说:“现在我们采用‘人种天养’‘药草共生’‘生态调控’的种植模式,从源头保障了中药材的质量。目前,已建成中药种子实验基地5处6000亩、种苗繁育基地2处1000亩,创建千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30处,打造了5个万亩规模化仿野生种植片带。”

如果说严控药材种植品质是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发展的“立身之本”,那么科技创新便是企业前行的“核心引擎”。公司深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为此,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先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搭建起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体系。通过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企业获得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与企业技术人员和农户紧密合作,开展各类科研实验和技术推广工作。同时,在技术培训方面,公司采取“理论授课+实践操作+跟踪服务”的方式,为农户和企业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科学技术服务队。定期邀请专家进行理论授课,传授中药材种植、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知识和技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践操作指导,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对种植户进行长期跟踪服务,确保技术能够真正落地生根……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技术水平,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近年来,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开始向中药材加工领域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公司投资建设了现代化的中药材加工生产线,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对种植的中药材进行深加工。目前,企业已开发出多个系列的中药材产品,包括药枕、药酒、金银花茶礼盒等6类、15种特色产品。这些产品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功效,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远销全国各地。

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的发展,不仅为企业自身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周边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签订种植订单,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带动了华池县12个乡镇的30多个合作社、2万余农户参与到中药材种植产业中来。农户们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了增收致富。

--> 2025-09-22 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 1 1 陇东报 content_59305.html 1 “以药为媒”绘就产业发展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