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李婷)近年来,正宁县紧扣生态优势与地域特色,坚持以柴胡、丹参、大黄等道地中药材为主导产业,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古老的岐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金秋九月,药香满园。走进位于宫河镇南庄村的丹丹红种植家庭农场,药材种植基地里绿浪翻涌,柴胡、丹参、大黄等中药材茎叶茁壮、长势喜人,田间地头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香,药农们正忙着进行采收前的最后管护。
“我们今年种植了丹参、柴胡、生地大黄、秦艽等10多个品种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目前长势非常好,预计再过一个多月,柴胡和丹参就能进入采收期。按照往年的收购价格,预计全年各类药材总产量将达到350吨、产值120万元。”丹丹红种植家庭农场工作人员苏雅娟说。
一缕药香,富了一方百姓。正宁县创新推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建成宫河镇南庄村500亩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宫河镇雷村500亩新品种引进示范基地、山河镇解家川村千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三嘉乡支党河川区500亩林下种植试验基地,形成了覆盖全县的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网络。今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53万亩,现有种植大户79户、家庭农场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9个,带动农户69户。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等创新模式,有效发挥“双绑双带”机制,实现联农带农、助农增收。
产业要发展,政策是关键。正宁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强化组织、政策、科技三大引领,充分挖掘道地药材、林下土地、乡土人才三大资源优势,创新推行“企业+科研”模式,盘活利用撂荒地、疏林地等资源,突出“特”“优”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新品种,推广标准化种植和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统一供苗、施肥和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在政策支持下,正宁县加快推进中药材品牌建设,甘肃省步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重点企业,业务覆盖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并辐射周边地区。公司新建的两条中药饮片生产线已全面投产,年产中药饮片3000吨,年销售收入达9000万元。
随着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深化和中医药康养产业融合拓展,正宁县中药材产业正在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药动力”,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富民强县的经济优势,奋力谱写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