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庆阳融媒记者 孙玉珍)
清晨6点,北京朝阳区高碑店村。清脆的鸽哨划破都市宁静,在都市上空悠然回荡,唤醒新的一天。惠河岸边,杨建华晨跑的身影准时出现。目光如炬,身姿挺拔,步伐坚定有力,军旅生涯刻下的印记,在晨曦中格外鲜明。扎根京城20载,他的足迹丈量过这里的街巷阡陌,创业之路随时代大潮跌宕起伏,而那份深沉的游子情怀,早已深深扎根于此,并源源不断地回馈给千里之外的家乡。回首创业路上的峰回路转,他感慨:“是黄土地赋予的韧劲,是军营熔炉锻造的坚持与拼搏,支撑我一次次闯过难关。”
架桥引凤 奔走京庆的“招商大使”
杨会长为人厚道,甘于奉献,资源丰富。在他带领下,短短一年,商会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斐然,跃上新高度。——北京庆阳企业商会副会长、北京中宝斋书画院院长 曹泽益
商会有开创性、有人气,招商引资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北京庆阳企业商会副会长 侯秉博
杨会长组织文化体育活动,以情聚人;主导运营商会公众号,让宣传专业化、精细化,打造了在京庆阳人的精神家园,影响力远播海外。——北京庆阳企业商会副秘书长、北京树德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树旺
8月5日,北京庆阳企业商会月例会。会员们齐聚高碑店村的玖洲画院,畅谈成果,共谋发展。这里,是商会临时的“家”。杨建华任北京庆阳企业商会会长后,毅然腾出公司办公场所,无偿提供给商会使用。
“商会必须为在京庆阳人建好‘娘家’,为来京的家乡人提供温暖的‘落脚点’。”杨建华话语朴实。据北京甘肃企业商会估算,在京庆阳人约有2万,他们如星火般散落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
2024年5月12日,北京庆阳企业商会在北京市相关部门及北京甘肃企业商会指导下成功改选,30余位会员共同筑起这个在京庆阳人的“家”,杨建华被推选为“大家长”。
“当时真没心理准备,就是大家觉得我能行。”杨建华憨厚一笑。
发挥桥梁作用、搭建合作平台、提供精准服务、力促招商引资,深化京庆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商会使命在肩,任重道远。如何激活商会?杨建华独辟蹊径。内设体育和文化艺术委员会,征集会徽,组建跑团、登山队、篮球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个人与企业关注。
“会员得有实体、有企业,得为家乡发展出实招、见实效。”杨建华严格把关,吸纳有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入会。迄今,商会已汇聚100余位拥有实体企业的会员,其中不乏认同商会理念的京、沪、晋籍企业家。
2024年9月23日,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代表市委、市政府授予商会“庆阳市人民政府驻北京招商代表处”牌匾。自此,一座横跨千里的“空中金桥”飞架京庆,让庆阳走向全国,让资源涌向庆阳。
时间轴记录着杨建华2025年奔走的足迹:
8月21日,促成合水县政府与隆祥天成(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7月16日,在北京承办庆阳数字与低空经济招商座谈推介会;
6月28日,协办正宁县文旅产业(北京)推介会,杨建华受聘正宁县“招商大使”;
6月6日至7日,率20余家企业深入西峰、正宁、合水考察投资环境,开展深度合作洽谈;
5月13日,在京成功举办“庆阳香包与数创IP文旅方案交流会”;
……
一次次精准对接,一场场务实活动,既浸透着杨建华步履不停的执着,也凝聚着全体会员勠力同心、助力家乡发展的炽热情怀,商会已成为庆阳进京对接合作的“前哨站”。目前,成功推动20余个项目在庆阳落地生根。
向外架金桥,向内强支撑。会员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样是杨建华的牵挂。会员李凤麟经营的庆阳特色餐馆需升级改造,商会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为其悬挂“庆阳味道”特色牌匾,助力打响品牌;副会长巨晓平(盈科律所高级合伙人)欲为家乡金融业提供法律支持,杨建华专门抽时间陪同返乡考察,对接相关部门。
每当会员企业遇困,杨建华便召集大家集思广益,倾囊共享自身资源平台,与伙伴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会员心中,杨建华是当之无愧的“主心骨”。短短一年多时间,商会工作风生水起,在京庆两地树起了一块亮闪闪的“金字招牌”。
军营锤炼 锻造过硬的立身之本
“一日从军,军魂永铸。”1992年,16岁的杨建华身着戎装,走出合水县,投身部队这座大熔炉,成为坦克团里的汽车兵。进入军营后,杨建华十分刻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永远是训练场上最早到、最晚走的那一个。
家书抵万金。父母的叮咛、子午岭的葱茏、家乡饭菜的滋味,常常勾起他浓浓的乡愁。他把深深的眷恋,都化作沙场砺剑、保家卫国的磅礴动力。历经严苛考核,杨建华终于握住了梦寐以求的方向盘。但挑战才刚开始:一名优秀的汽车兵,不仅要驾技精湛,更要精通维修,甚至要掌握“盲修”绝活。
杨建华做事,专注到极致。他把笨重的钢铁座驾视为珍宝,每日将其擦拭得锃亮如新,连轮胎缝隙的石子也一一剔除。师父传授技艺,他全神贯注,生怕漏掉一字一句。驾驶重型运输车漂移过直角弯、高速穿越S形路与U形路、安全通过涉水路段与仅有两根钢轨的高架桥……这些高难度课目,他一一攻克。为练就夜间无照明条件下的“盲开”本领,他反复观察路况、目测参照物距离,总结规律,最终做到黑夜行车也流畅安全。
“盲修”是为战时保障而生。杨建华将汽车部件拆了装、装了拆,摸透症结,排除故障。待了然于胸后,蒙上双眼,仅凭手感完成修理与组装。11个月的勤学苦练,在千余人参加的实习期大考中,他勇夺第三名,提前一年拿到准驾全部车型的驾驶证。
两年磨砺,淬火成钢。彼时的杨建华未曾预料,这本浸透汗水的驾驶证,将成为他日后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石。
不负时代 勇立潮头的逐梦征程
杨建华总被朋友称为北京“活地图”,他在京城驾车无需导航,纵横交错的街巷早已烙印脑海——这身本领,正是早年汽车陪练生涯的馈赠。
故事要从他复员时说起。怀揣驾照,杨建华被安置到合水卷烟厂担任保卫工作。面对火灾与盗窃险情,他数次挺身而出,守护国家财产。6年兢兢业业,他年年获评先进,从工人转为干部。
时代洪流奔涌,烟草行业改革深化,合水卷烟厂关停,杨建华被分流至白银烟草公司从事稽查工作。再次离别故土,他心怀怅惘,但仍全身心投入新岗位,恪尽职守,以国家利益为重,再获连年优秀。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因业绩突出,他被推荐赴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为期两年的中层企业干部培训。年届三十的杨建华,入学后恶补知识短板,吸纳前沿思潮,同学的新锐思想、大城市的多元机遇,点燃了他留京发展的念头。
实习期间,他到一家汽车4S店打工。细心的他发现,有位顾客每隔一两月就来购车。好奇之下探问,方知对方从事“汽车陪练”——指导有驾照不敢上路的新手熟悉驾驶技能与城市路况。
刹那间,醍醐灌顶!这不正是自己的专长所在吗!2005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60万至170万辆,家庭购车热潮初现,蕴藏巨大商机。他毅然返回白银市,瞒着家人卖掉房产,注册成立北京金圣达伦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买了4辆车,招募4名退役军人任教练,满怀信心闯荡市场。他融合部队所学,编写出一套严密实用的教练流程。为熟稔北京路网,他和同伴白天在外奔波教学,夜晚集体研背地图,核对全市每个红绿灯周边的单位信息。
但现实远比理想骨感。市场需求旺盛,他却苦于找不到有效对接途径。做纸媒广告、发街头传单,都收效甚微。创业前三年,经营得异常艰辛。他与教练们挤在京郊阴冷潮湿、冬无暖气夏无空调的地下室。最困顿时,工资难发、房租难交、油钱难凑,与单位约定的三年停薪留职期又将至。2008年初,濒临绝境的杨建华,几乎决定放弃,重返原单位。
转机,在绝望边缘降临。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即,进京人员激增,用车需求暴涨,互联网也正在深度改变生活。一位大学同学得知他的困境后,在百度为其发布“QQ练车”广告。朗朗上口的名称、贴心精准的服务定位,很快达到良好的广告效应。客服电话被打爆,预约排成长龙,业务扶摇直上。当年,公司车辆猛增至10余辆。
“这是时代赋予的红利,更是国家繁荣带来的福祉。”业务激增,杨建华头脑愈发清醒:要想立足京城实现长远发展,服务品质是生命线,绝不可效仿“捞快钱”或“打游击”的短视行为。
因此,公司实行军事化管理,要求对学员负责到底。曾有一位学员苦练三个月仍不敢独自上路,几欲放弃。教练们不离不弃,耐心陪练直至其驾轻就熟。这份真诚感动了学员,不仅带来大量客户,还结下了深厚友谊,往来至今。
陇原大地长大的杨建华,做人和经商以“实诚”为底色,良好的口碑、卓著的业绩引来北京电视台《北京您好》栏目报道,播出后公司信誉倍增,订单如潮,“开车找‘QQ练车’”成为京城许多车主的共识。截至2015年,公司员工逾百人,车辆110台,下设西安子公司及云南、天津分公司。
“时刻要有危机意识”,杨建华总是未雨绸缪。正当公司发展蒸蒸日上时,北京实施机动车限号,购车需摇号指标,导致学员锐减。杨建华果断转型:部分车辆用于租赁,部分用来陪练。同时,再次借力互联网,开发自有租车APP,面向单位和企业提供工作用车,面向个人开启短租服务。如今,公司业务实现“一键网办”。客户在线租车,公司线上调度代驾送收车辆,费用在线支付完成。
在经商的同时,杨建华以玖洲画院为平台,汇集京庆两地书法绘画工作者,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持续向外推介优秀庆阳文化。
多年来,北京金圣达伦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他的执掌下,秉持“用户至上,优质服务,信守合同”的宗旨,赢得各界信赖,业务遍及北京、上海、天津、河北、陕西、广东等10多个省区市。拥有轿车、SUV、商务车、中巴及大巴等运营车辆421辆,加盟挂靠车辆600余辆。
军旅生涯烙印下的家国情怀,让杨建华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公司优先招录退役军人,与驻地部队开展军民共建,举办“八一”座谈联谊等,入选北京社会化拥军单位名录,获评天津市河西区双拥企业。2019年,北京金圣达伦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共同启动大病救助工程,长期捐献利润的百分之一,用于定点解决贫困人口大病返贫问题,为健康中国助力。
当前,在新技术浪潮加持下,企业成功从劳动密集型向网络化运营转型,实现减员增效。这让他得以腾挪出更多心力,在北京庆阳企业商会中发挥作用,深情回馈那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庆阳。
从陇东热土到京华大地,杨建华以半生奋斗书写了一位心怀家国的企业家前行轨迹。他以商业智慧开疆拓土,用文化情怀搭建精神家园,借商会平台构筑京庆“金桥”。如今,这位从黄土地走出的“招商大使”,正以军人的魄力与企业家的智慧,带领一群心怀感恩的庆阳人,将个人成功的涓涓细流,汇入家乡发展的浩荡长河。这份跨越千里的赤子情怀,是“此心安处是吾乡”最深沉的诠释。